何园挂过这样的老灯?90岁后人回忆:曾在熙春堂见过

编辑:admin 日期:2020-04-10 10:11:07 / 人气:

日前,扬州藏友朱志勇偶然收获了一对老式挂灯,经多方求证,他猜测,这对挂灯可能是何园旧物。在何园老员工张玉顺的帮助下,90高龄的何家后人回忆说,自己小时候曾在何园内见过这种样式的挂灯,由于这种挂灯所饰彩色玻璃十分艳丽,一般只在节庆时挂。
购得一对老式挂灯
6块彩色玻璃尤为明艳动人
“这两盏灯其实是春节期间看到的,第一次看到它们,已经被别的藏家买走了。”朱志勇说,这两盏灯最先出现在扬州本地的一个收藏群内,根据卖家的描述,这两盏挂灯是在扬州乡下收得的,因为造型别致,受到藏家们的青睐,将其购走。购灯的藏家无法现场取货,后又对这对灯心生怀疑,尤其是看到淘宝网上类似形制的工艺灯,认为这两盏灯一定是卖家臆造的,便向卖家退货了。等到这两盏灯再次出现在卖家的微信上时,他没有犹豫,立即将其买下。
在朱志勇家中,记者见到了这对挂灯,两盏挂灯尺寸巨大,高度90厘米,直径30厘米,比如今家用的灯具都大了不少。两盏挂灯保存情况比较良好,轮廓仍鲜明,造型十分独特,并非传统中式挂灯的样式。灯身为铜制,采用镂空装饰,从顶端到底端大致可分为6个部分,最顶端为一圆环(其中一只圆环缺失),接着是锥形的顶,接着是类八边形的边框,接着是内径稍小些的八边形灯壁,用彩色玻璃装饰,接着是类八边形边框,再加一个锥形的底部,上下对称。彩色玻璃装饰的灯壁处有一处“小门”,两块玻璃之间用搭扣相连,可以打开也可以合上,做工十分精致。
为何在扬州地区几乎没有见过这种造型的灯?朱志勇在网上购买了一个形状与其极为相似的现代工艺灯。经过对比,发现灯身造型几乎与两盏老式挂灯完全一致,但从做工、尺寸以及彩色玻璃的质感来看,都相差甚远。
“这对灯最大的特色,就是灯壁采用了彩色玻璃装饰,每块彩色玻璃长约26cm。”朱志勇介绍,当时他拿到这两盏灯时,其中一盏灯上的彩色玻璃装饰已经完全缺失,另一盏灯上也仅存了3片彩色玻璃。幸运的是,还有3块彩色玻璃脱落下来,并未遗失。拿回来之后,他就将脱落的3片彩色玻璃全部安装到一盏灯上面,基本恢复了原貌。
挂灯为中西合璧风
老员工认为与何园风格相似
“我收藏有几块晚清民国时期的彩色玻璃,材质、花纹和灯上的极为相似。”朱志勇说,他之前收藏的彩色玻璃上面的花纹,与何园蝴蝶厅现存的几块彩色玻璃极为相似,推测为同一时期的同款玻璃。当时,有着“一两玻璃一两金”的说法,有这个财力能够消费得起彩色玻璃制品的,也应该是大户人家。当他看到挂灯上花纹相似的彩色玻璃时,他的第一反应就联想到了何园。
在何园工作过40多年的张玉顺看到这两盏灯时,连呼“震撼”,“我自己也收藏了一百多盏灯,但是这两盏灯确实很特别,和何园的风格极为相似。”
“首先看这个灯的样式和做工,一定是个老物件。”朱志勇说,灯的造型也并非中式宫灯,而是中西合璧的风格。这个尺寸的灯,不是普通人家可以使用的,它对于房屋的挑高有很高的要求,一定是大房子中使用的,灯的主人肯定是有财力、受过西方文化影响,这样的大户人家在扬州并不多。
工艺灯卖家标注的“摩洛哥”风格挂灯字样,朱志勇搜索时又有意外收获,摩洛哥在15世纪末至20世纪初先后遭到法国、西班牙等殖民者入侵,甚至在1912年沦为法国的保护国,何园主人何芷舠在清政府驻法国公使馆担任过职务。何芷舠在驻法国公使馆担任职务的那段时间,是不是会喜爱上这种摩洛哥风情的物品呢?
90岁何家后人回忆
曾在熙春堂见过该造型挂灯
为了印证这个猜测,张玉顺联系了多位何家后人,试图找到关于这两盏灯的蛛丝马迹。功夫不负有心人,90岁高龄的何家后人告诉他,自己小时候曾在熙春堂见过这种造型的挂灯,平时都是挂的白色玻璃装饰的灯,只有到了节庆的时候,才挂这种彩色玻璃的灯,用于渲染节日气氛。
张玉顺介绍,在何园熙春堂的房梁上,至今仍保存着130年前的铜钩原件。昨日,记者前往熙春堂探访,这间楠木大厅的木质结构是典型的中式风格,但是其内饰、装修,几乎都使用了欧式风格。在熙春堂正厅的两侧,确实挂有六盏中式的仿古灯,灯的大小与朱志勇收藏的两盏挂灯差不多。
两盏灯内的灯托均已缺失,当年是如何使用的呢?“这个灯是放蜡烛的,还不是普通的蜡烛,而是洋蜡烛。”何家后人所说的洋蜡烛,就是直径较粗的白色柱状蜡烛,将其放到灯托上。
“放蜡烛的时候,要从旁边那个小门里面把蜡烛放进去……”何家后人的这句话,朱志勇惊喜不已,因为灯壁有“小门”的细节,他尚未对这位何家后人说明,但对方竟清楚地记得这个细节。按照何家后人的描述,朱志勇将一只白色柱状蜡烛点着,放进灯内,在彩色玻璃的映射下,果然别有一番风味,充满节日的气氛。
这位何家后人十分严谨地表示,自己虽然曾在熙春堂见过这种造型的挂灯,但是不是这两盏,自己也无法确定。

现在致电 0730-6688333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