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公园绿地320万平方米、绿道200公里,未来五年,闵行人还有更多值得期待……

编辑:admin 日期:2021-09-05 08:27:06 / 人气:

新建公园绿地320万平方米;新增绿道200公里;环城生态公园带打通断点完善绿道驿站;聚焦紫竹滨江、浦江郊野公园、江川转型段等有条件区域实施绿地建设、公共空间贯通;莘庄商务区等重要街区(路段)景观灯光不断提升;通过时间点调整、投放时间延长等多样式措施方便居民分类投放……未来五年,闵行区的绿化市容将给市民生活带来怎样的期待和精彩?新出炉的《闵行区绿化市容“十四五”规划》了解一下……
发展目标与指标
(一)总体目标
锚定闵行区“南北联动、双核辐射”的空间战略,基本建成与国际化大都市生态文明先行区相匹配的品质之城。具体目标为:
1、公园城市框架体系初步成型。以推进建设“公园城市”为目标的生态空间格局、绿脉网络架构和保护管理体系全面形成,公园城市框架初见雏形,绿地、林业、湿地复合型生态层次基本成型。
2、垃圾综合治理能力持续提升。生活垃圾分类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建成,垃圾全程分类收运处理系统持续完善,资源化利用水平不断提升,垃圾综合治理能力显著提高。
3、市容景观建设品质提质增效。市容景观建设明显加快,市容管理网格化信息化手段全面运用,共建共享共治层次明显提升;组团式地标式景观进一步丰富,流光溢彩的闵行城市夜景基本建成。
(二)具体指标
森林覆盖率达1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平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100%,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45%以上,道路机械化清扫率100%。全区新建立体绿化15万平方米、绿道200公里;生活垃圾分类达标达到95%以上;“市容环境综合管理达标街镇”比例达到100%,“市容环境综合管理示范街镇”比例达到35%。

主要任务
着力城乡公园多彩空间建设
全面提升生态品质
1、打造公园城市初步框架
一是继续推进公园绿地建设。立足闵行2035总规,衔接上海公园城市建设目标,构建闵行全域公园体系,塑造城园相融的公园城市形态。至2025年全区预计新增各类绿地550万平方米,其中公园绿地320万平方米。重点推进虹桥城市副中心1平方公里C字形前湾公园、莘庄城市副中心滨水公园、黄浦江滨江公园、马桥人工智能森林公园、剑川路公园等一批地区大型公园绿地建设。新建或改建一批社区公园或街心花园(口袋公园),预计新增城市公园50个、街心花园(口袋公园)100个。实现闵行中心城、主城区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基本全覆盖(中心城覆盖率95%以上、主城区覆盖率90%以上)。结合产业园区开展绿地率统筹规划方案编制,引导设定配套绿地社会共享地块,探索建立与土地出让相联系机制,推进产业园区等单位绿化社会共享,建成一批单位开放绿地。

虹桥城市副中心C字形前湾公园
二是逐步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衔接全市环城生态公园带大生态圈,逐步推进闵行域内环城生态公园带,其中“环上”外环绿带断点打通,完善配套设施,改造提升新增梅陇公园、虹梅公园、锦梅园等3座公园,形成闵行外环绿带公园群,实施外环绿带“四化”建设,提升形成外环“彩带”;“环内”逐步推进吴中路楔形绿地建设,实施虹秀绿地、新建吴中路两侧绿地等建设;“环外”锁定吴淞江生态间隔带9.6平方公里,研究启动“环城生态公园带”虹桥中央公园建设,黄浦江两岸有条件区域实施公共空间贯通。

闵行环城生态公园带
三是持续开展林地建设。围绕上海市“森林城市”定位,聚焦城市开发边界外市级生态走廊、生态间隔带及近郊绿环等生态空间并结合一般公益林和生态廊道建设,充分挖掘198减量、农民上楼腾挪、一般农田和耕地释放,有计划开展实施造林;持续提高各类绿地乔木种植比例,增加森林效应,净增森林面积9000亩。
四是系统构建城市绿道和立体绿网。以区域级廊道为引领,城市级绿道为纽带,社区级绿道为核心,打造三级绿道网络体系。衔接上海市 “一江一河”规划及建设要求,适时推进黄浦江、吴淞江沿岸公共空间滨水绿道,结合虹桥和莘庄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推进建设环城及环社区绿道,计划完成绿道建设200公里。结合地区开发建设,打造一批立体绿化精品项目,提升市民获得感和视觉效应,计划新建立体绿网15万平方米。

适时推进黄浦江、吴淞江沿岸公共空间滨水绿道
2、持续提升公园绿地品质
一是系统性打造闵行线性公园。聚焦城市副中心等重点战略发展区域建设,立足城市社区周边,利用已建公园绿地、立体绿化、绿道网络等生态空间,点线面结合,打造多元融合的城市线性公园。强化绿道引领,注重社区绿道与市、区级绿道连通,绿道与公园连接,打通断点。重点实施闵行环城公园,以莘庄城市副中心为核心,连接外环绿带、淀浦河、沪闵路及七莘路等线性空间,串联闵行文化公园等外环绿带沿线公园,以及古美公园、华翔公园、春申塘绿地等外围公园绿地,建设最佳生态实践区,打造市民感受度高的城市生态名片。
二是全面提升“四化”水平。依据《上海市公园绿地四化规划纲要》及《“四化”三年行动指南》,结合公园绿地、绿道建设,通过调整、改造和新增等手段不断提升公园绿地“绿化、彩化、珍贵化、效益化”的“四化”建设水平。重点推进“一园一景”,通过新增植物品种,完善服务设施,打造闵行文化公园玉兰、莘庄梅园梅花、月季主题公园。
三是强化公园绿地精细化管理。绿地和公园分级分类管理,向节约生态专业精品方向发展,提高存量绿地质量效益。扎实推进5座老公园改造工程。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1个及市级花园单位3个;力争市级园林街镇创建率达60%、市级绿化特色街区等达20条,每年新增1至2条绿化特色道路、1至2个绿化特色街区。依托苗圃基地试点建园艺花市。
3、有效增强资源保护管理
一是优化林地资源品质。积极推进林业“四化”建设改造力度,培育“四化”示范林。结合生态廊道和公益林等资源,调整群落结构,注重生态涵养和休闲功能的复合叠加,完善林地服务游憩功能,加快林地休闲开放步伐,完成公益林抚育改造5000亩,进一步提升森林品质。因地制宜利用现有林地资源改造建设乡村公园,推进实施“一村一园”。
二是提升林业资源监测能力。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森林火灾监测预警和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建设;提升现有3个野生动物栖息地和1个湿地生态修复项目资源监测与保护工作,加大保护力度。根据古树名木保护等级,针对性制定保护计划并积极宣传。

苏州河生态廊道鸟类栖息地
三是探索推进小微湿地保护培育。拓展全区湿地总量,因地制宜推进近自然小微湿地保护修复,建设绿地、林地、河道等高品质城市湿地保护点,研究开展湿地科普;探索推进小微湿地培育项目。
完善垃圾全程分类体系
持续提升综合治理能力
1、巩固提升生活垃圾全程分类实效
一是完善常态长效管理机制。建立垃圾分类管理实施办法和考核细则,推进垃圾分类纳入“一网统管”,提升垃圾分类管理成效,实现全区居住区(村)和单位生活垃圾分类达标率达95%以上。
二是提升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水平。按“尊重事实、功能融合、便捷利民”原则,不断推进垃圾房、收集站、可回收物服务点等社区基础设施更新并采取时间点调整、投放时间延长等多样式措施方便居民分类投放。
三是细化分类驳运转运环节措施。落实专项清运监督管理制度,聚焦源头收运力量配备和分类运输作业规范,规范有害垃圾收运管理,实现生活垃圾投放收集驳运规范有序。加大生活垃圾分类执法检查和执法力度,通过信息化智能化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全程计量体系。
四是持续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严格贯彻施行《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及限塑政策,倡导合理消费、光盘行动,加大净菜上市和湿垃圾就地处理推进力度,持续做好垃圾源头减量分类社会宣传引导。
2、持续优化收运处理设施设备配套
一是加快湿垃圾收运处理能力建设。加快推进实施区级浦江资源化利用中心(规模300吨/日),继续推动区级中南部资源化利用中心规划选址,协助推进标准化菜场、单位就地处理设施建设,优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处理设施布局,做到湿垃圾处置安全、运营有效稳定。
二是完善可回收物点、站、场体系建设。整合和规范现有资源科学布局示范型、标准型、自助型、流动型等多样式回收网点;继续推动区级两网融合集散场和街镇两网融合中转站的规划选址,完善可回收物中转暂存集散系统。
三是提升干垃圾转运体系能级。完善区级转运站体系,新建区级闵东环卫基地(生活垃圾转运规模350吨/日);推进虹桥、七宝等街镇配套环卫停车场建设,实现全区干垃圾的全封闭无污染转运。
四是保持设施设备可靠运行。通过源头管控、优化清运车辆选型与技术革新、规范环卫停车场和小压站的污水排放、加强转运和处置的管理等措施,完善“区-街镇-作业单位”三级监督检查机制,解决生活垃圾残液乱抛洒和冲洗水直排污染环境等问题。
3、综合提升建筑垃圾监管和处置能力
一是深化建筑垃圾联管联控。加强对源头出土工地和末端消纳卸点的监管力度和运输单位的考核管理,用好车载定位导航和渣土运输车视频监控等系统。充分发挥信息平台收集分析功能。
二是提升建筑垃圾水运消纳能力。重新构建建筑垃圾水路运输网络,利用市场化特性在水域条件充分的区域设置约3至5座码头,充分利用黄浦江、吴淞江、区管内河运输体系,全面提升水运能力。
三是持续完善装修垃圾源头收运。会同区房管部门督促物业服务企业,按规定设置规范的装修垃圾堆放场所并落实堆放场所相关管理措施。在各街镇(莘庄工业区)确定辖区内住宅小区装修垃圾作业服务单位的基础上,督促清运单位在物业管理区域内显著位置通过有效的标价方式公示收费项目、服务内容、收费标准、计价单位及监督举报电话等。

马桥再生资源化利用项目

华漕再生资源利用中心项目
四是提升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比例。完成马桥再生资源化利用项目和华漕再生资源利用中心项目建设,提高装修垃圾、拆房垃圾和泥浆的再生利用水平,装修和拆房垃圾资源化处理率75%以上。
推进市容管理和景观灯光建设
有效提升精细化水平
1、持续推进市容景观建设
一是启动“美丽街镇”创建。指导各街镇开展“美丽街镇”创建工作,力争创建5个“美丽街镇”,进一步巩固市容环境综合管理达标和示范街镇等创建成果,努力提升市容环境市民满意度水平。
二是建设闵行特色的城市景观格局。按照“整体规划,分区发展、逐步辐射、突出亮点”的发展要求,围绕“一江一河,双核,多带多组团”的景观规划,统筹推进全区景观照明建设,形成层次分明、特点鲜明的闵行夜景灯光多组团格局。重点抓好苏州河(闵行段)、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莘庄商务区、沪闵高架南方商城-G60沿线、延安高架G50、浦江革新村区域等重要街区、路段 及莘庄龙之梦、闵行区博物馆、海派艺术馆等单体地标建筑 的夜间景观灯光提升工程;全面完成区级景观照明集控升级改造,核心区域、重要区域内以及在重要单体建(构)筑物上设置的景观照明90%以上纳入区级景观照明集中控制系统。
2、不断提升市容管理水平
一是做好“三重保障”。推动“三重保障”纳入“一网统管”延伸至各重点保障街镇。全力做好进博会等重大活动重要赛事期间的市容环境保障工作。完善应急处置方案预案,建立联动机制。
二是深化市容环境责任区制度。推进市容环境综合管理达标街镇、示范街镇复评,做好示范道路、示范自律组织创建工作,确保市容环境卫生责任区履责率达90%,市容环境综合管理达标街镇比例达100%,市容环境综合管理示范街镇比例达35%以上,市级示范性自律自治组织创建率达50%。
三是提升保洁精细化能力。推广运用进博会经验,加大新型智能和小型机械设备引入,推进环卫新能源车辆使用,不断拓展高标准精细化保洁区域范围,实现道路机扫率达100%,道路冲洗率达95%,道路整洁优良达98%。持续优化环卫公厕布局,推进智慧公厕应用及推广,深化便民服务,环卫公厕服务优良率达95%,并结合乡村振兴等建设加强农村公厕建设和管理。
3、持续深化市容短板治理
一是推进市政市容短板治理。推动重大活动市容环境保障工作机制常态化,推进服务供给精细化。积极探索设摊管理模式,配合做好“外摆位”管理,持续推进占道亭棚治理,加大无名道路以及街镇、区区、城乡、条块结合部区域等薄弱区域治理力度。
二是强化户外广告监管。建立健全户外广告监管体系,持续推进户外广告整治;按照户外广告设施设置技术规范、行政审批实体性规范的规定,全面完成广告阵地实施方案的落地,提高审批覆盖率。
三是提升户外招牌规范管理水平。开展屋顶招牌、墙面大型外挑式招牌、卷帘门、一店多招和存在安全隐患招牌设施的专项整治,同步启动对违规使用禁用材料设置户外招牌设施的整改工作,编制闵行区户外广告招牌设置导则,引导户外招牌规范设置,创建20条户外招牌特色道路(路段)。
借助现代管理科学技术赋能
不断提升智慧管理能级
1、布局信息化管理基础
一是建立绿化市容数据库。借助5G、物联网等新基建建设,加大数据挖掘和智慧管理研究,提高信息数据的利用率、参考价值,推动数据汇聚、系统集成、联勤联动、开放共享,打造覆盖绿化林业市容环卫四大条线的行业数据库,实现管理基础数据、信息的无缝衔接和共享。
二是推动“一网统管”建设。结合绿化市容行业现有数据及绿化林业市容景观和环卫等方面信息系统建设成果,通过数据汇聚形成“3+1+X”的绿化市容城运系统,实现快捷有效处理各类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常规及突发事件。
2、强化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持续提升一线工作人员水平,特别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能力。总结提炼绿化市容管理各类难题顽症治理典型案例,收集、汇编、整理形成规范有效的处置办法和应对措施。
二是发挥第三方专业优势。通过强化第三方社会评价、监管考核、信息监测等手段第一时间发现并解决城市治理问题。组织相关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绿化市容课题研究,为市容管理提供智力支撑。
3、加强林业执法网络建设
强化区镇两级林业站资源保护管理职能,加大对执法记录仪、无人机、红外监控、网络覆盖等执法所需设施设备的投入。稳步推进野生动物栖息地、自然保护地重点区域监控网络建设。
重大项目
(一)公园绿地(含扫盲绿地)建设工程
1、公园绿地建设。建设公园绿地320万平方米,重点推进前湾公园、马桥人工智能森林公园、许浦水韵生态公园、闵行科创公园、黄浦江滨江公园、剑川路公园、莘庄青春三角绿地等一批地区公园建设。推进实施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扫盲工程,实现中心城覆盖率95%以上、主城区覆盖率90%以上。
2、绿道建设。新建绿道200公里。完善三级绿道网络,适时推进黄浦江、吴淞江沿岸公共空间滨水绿道,结合虹桥和莘庄城市副中心等重点区域,推进建设环城及环社区绿道。
3、立体绿化建设。结合地区开发建设,打造一批立体绿化精品项目,新建立体绿化15万平方米。

以彩叶树为特色的闵行科创公园
(二)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工程
推进环城生态公园带建设。“环上”,逐步打通断点,完善绿道驿站;将梅陇段7个休闲绿地(得翠园、滴翠园、叠翠园、听翠园、闻翠园、普乐园、锦梅园)改造提升为梅陇公园、虹梅公园、锦梅园等3座公园,形成闵行外环绿带公园群;实施外环绿带“四化”建设,提升形成外环“彩带”。
“环内”,逐步推进吴中路楔形绿地建设,实施虹秀绿地、新建吴中路两侧绿地等建设,推进研究新建绿地实施机制。
“环外”,启动吴淞江生态间隔带专项规划研究,并适时启动首期1-4平方公里虹桥中央公园(暂名)建设;黄浦江生态间隔带结合黄浦江两岸公共空间贯通工程,聚焦紫竹滨江、浦江郊野公园、江川转型段等有条件区域实施绿地建设、公共空间贯通工程。

聚焦紫竹滨江等有条件区域实施绿地建设、公共空间贯通

(三)森林建设工程
聚焦城市开发边界外生态空间,编制闵行区林地建设专项规划,重点推进大治河生态走廊,吴淞江、黄浦江等8个生态间隔带及近郊绿环林地建设,新增森林面积4500亩。

吴淞江生态间隔带二期
(四)绿化品质提升工程
系统实施闵行线性公园,重点建设以莘庄城市副中心为中心的闵行环城公园;推进“四化”建设,实施“一园一景”,打造闵行文化公园玉兰、莘庄梅园梅花、月季主题公园;推进5座老公园改造工程;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单位1个及市级花园单位3个;力争市级园林街镇创建率达到60%、市级绿化特色街区等达20条,每年新增1至2条绿化特色道路、1至2个绿化特色街区;推进林地休闲开放建设,实施“一村一园”。
(五)环卫设施建设工程
建成马桥再生资源化利用项目,拆房和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规模70万吨/年;建成华漕再生资源化利用中心项目,拆房和装修垃圾资源化利用规模70万吨/年,泥浆干化规模20万吨/日;新建闵东环卫基地,生活垃圾转运规模为350吨/日;推进闵行浦江资源化利用中心建设,湿垃圾处理规模300吨/日;推进街镇两网融合中转站及环卫停车场等环卫设施建设。

莘庄商务区夜景灯光
(六)景观灯光建设工程
推进苏州河(闵行段),虹桥商务区核心区,莘庄商务区,沪闵高架南方商城-G60沿线,延安高架G50,浦江革新村区域等重要街区、路段及莘庄龙之梦、闵行区博物馆、海派艺术馆、解放日报大厦、闵行春申文化广场等单体地标建筑的夜间景观灯光提升。

现在致电 0730-6688333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Top 回顶部